活动展示

当前位置: 菁菁校园 > 活动展示 > 主题教研 > 正文

克服高三阶段“倦怠心理",积极迎接高考

时间:2015-12-08来源:西安市第一中学 访问量:

 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和紧张、重复的学习之后,部分高三生会出现像张志这样的身心疲惫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倦怠心理”。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体力透支。经过长时间的备考,孩子的精力耗费很大,造成身体出现倦怠现象。二是情绪紧张。在单调的学习活动中,孩子紧张压抑的情绪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通和调节,容易表现出逃避或逆反,形成倦怠心理。

  当孩子出现倦怠现象时,父母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情,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考生和父母不要在心里和自己的任何情绪去对抗,要先接受它,明白这是长期备考后出现的正常身体心理反应,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慢慢克服倦怠现象,以积极状态迎接高考。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倦怠现象呢?

建议:

管好自己情绪 调整自身心态

  每到这个时候,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不仅是孩子,父母也是如此。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自己也会出现各种焦虑。例如,有的父母看孩子不用功学习,就忍不住唠叨,或是问孩子复习得怎么样;有的又怕给孩子压力,干脆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成了“不正常”少言少语型父母,而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变大,情绪更加紧张。

  因此,父母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行动,遇事冷静,不要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

客观看待孩子 调整既定目标

  父母这时要冷静看待孩子的情况,客观评价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的期望要建立在孩子当前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能上什么大学是由学习和努力的因素决定的,过高的期望既对孩子毫无意义,也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父母适当降低期望值,不仅能为孩子减压,让孩子坦然面对高考,还可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产生积极效果。

保持原有节奏 营造和谐氛围

  父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此时一定不要形成特殊的家庭气氛,不要改变生活节奏。考生是否能考好与父母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考生心态的稳定,因此保持生活和家庭氛围不变才是最好的。父母不要过度关注,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复习间隙可以相互交流,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可以聊新闻、聊比赛、聊音乐,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有时间也可与孩子一起多参加运动,使孩子身体、心理都得到放松,克服倦怠心理。

多加沟通交流 关注情绪变化

  随着高考临近,压力增大,考生往往敏感,情绪波动较大。父母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状态,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让孩子把心里的苦恼说出来,使高考压力得到释放,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这时,父母需要多加理解和体谅,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逼他学习,只关注考试成绩排名。父母要明白“这个时候,孩子遇到了困难,我应该了解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做些什么”。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表达出来,有意识地创造情绪宣泄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