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4点30分,由我校云岭拓展负责人王建国老师组织,强小强、罗小奇、郝万平三位老师领队一行27人的紫阁峪穿越高冠峪队伍安全顺利返校,标志着这次拓展训练野外生存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计划行程两天一夜,队员个人装备加公用装备人均负重15公斤,3月31日从户县紫阁峪口入山,沿途深入约4公里后转而向东沿山坡拔高登顶后下降至高冠峪沙坪村营地,扎营后举行野炊和篝火晚会。4月1日上午带领同学挖野菜、开展拓展训练项目,午餐后拔营沿高冠峪徒步约10公里出山乘车返校,整个徒步穿越路线行程四十多公里,属中等强度。
在本次活动之前,我校云岭拓展负责人王建国老师从团队的组建及场地训练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到户外拓展训练的注意事项、从户外运动的着装与装备的使用到户外运动的饮食起居、从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到自我保护以及自救互救、从专业户外运动保险的购买到活动安全预案的制定,分阶段分层次地对队员做了全方位的训练与培训,做了出发前的充分细致全面准备。王建国老师师从北京大学拓展训练领军人物钱永健教授,有10多年的户外运动经验,曾多次带领我校师生成功进行秦岭南北大穿越、鳌山穿越等活动,代表我校领率队参加香港两岸三地铁人智慧挑战赛荣获十个项目的六项冠军,他在中学户外运动领域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在西北乃至全国尚属第一家,他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有力的保证了这次活动的万无一失。
5月31日上午9点,我校体音美教研组组长强小强老师组织队员们列装齐备在校门口整队举行开营仪式,史建奎校长、李瑞民书记、高根宏副校长、陈丽萍副校长参加了开营仪式,李瑞民书记和史建奎校长分别对出行队员做了安全动员,强调了野外拓展的注意事项并表达了对队员们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登车出发前四位领队老师也各负其责向队员们重申了各方面注意事项。
上午11点抵达这次徒步穿越活动的起点户县紫阁峪口,在明媚和煦的春阳下,在温暖柔媚的春风里,在芬芳馥郁的花香中,队员们顾不上欣赏秦岭四月的芳菲美丽便开始了这次极具挑战的徒步之旅。开始的四公里水泥路是全体队员身体的适应期,走得很辛苦,领队罗小奇、强小强两位老师在队伍前后穿梭奔波,帮队员调节背负系统、调整行进和呼吸节奏、纠正行进姿势,队前开路的王建国老师和队尾殿后的郝万平老师手里的无线电台也在忙碌的沟通信息调整全队的行进速度。好不容易走到水泥路的尽头,队员们身体也已经适应了负重行进,达到了稳定状态。那更崎岖陡峭的盘山小路,也适时地在队员们的眼前曲折蜿蜒的展开。
沿着近七十度仰角山坡向东的三公里拔高路程,注定是全部徒步旅程中最艰辛的一段,整队的行进速度明显减缓,队伍开始无限度的拖长,体力好的队员开始不停地超越聚集到前面,体力弱的队员自然落在后面。山路崎岖陡滑再加上大强度拔高后部分队员身体失液过多变得虚弱,开始不时出现险情:有人踩空,有人滑倒,有前面的队员踩落了滚石……各个领队老师沉着指挥,每次都幸运的化险为夷。在这种情况下,领队老师果断决定:后队减缓行进速度,前队一边加快速度行进一边给后队打气。于是山路上热闹起来了,唱歌的、喊号子的、讲笑话的、玩超萌俏皮可爱多的……后面的队员放松了精神转移了注意力,行进速度反而加快了许多。不一会前队成功登顶,他们一边用语言“坑蒙拐骗”加“诱惑”,一边卸下装备迅速返回接后队队员的背包,有的人甚至前后往返接包四五次,就差背人了。
终于,全队成功登顶,休整半小时,恢复体力并补充能量。山顶是一块平坦的开阔地,山风轻拂着如茵的绿草,蓝的、白的、黄的无名野花开得自在奔放,四周山桃花也静默的怒放,清香在身边沉浮涌动。放眼四周,群峰皆小,身后的山路漂浮成一条暗黄的丝带。
下山的路好走了许多,临近下午五点,全队抵达高冠峪沙坪村营地。山中日落天即黑,顾不上满身疲惫,大家卸下装备就各负其责紧张地忙碌起来:一队负责建设营地,一队负责捡拾柴禾,一队负责磊灶切菜,一队切肉穿肉准备烧烤,一队整理装备,一队搭建帐篷,一队开始拌馅包饺子……整个营地欢笑荡漾,热闹紧张又忙碌。不一会儿,包饺子的包出了烧麦、五角星、枕头和四边形,搭帐篷的被山风一吹放起了大风筝,磊灶烧火的把脸化装成了黑包公,捡拾柴禾的捡来了惟妙惟肖的极品根雕……
山中的夜晚安宁沉静,以它宽广的胸怀接纳这群陌生的客人;山中的夜空清澈如水,星星是沉浮在虚无中又大又亮的钻石和水晶。远离了城市的浮华和喧嚣,越是简单,越是原始,越会震撼魂魄,越能打动心灵。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静默了,静默在山的心胸,静默在轻吟的夜风,静默在疲惫后的完全放松。只有感觉在轻悄悄的触摸,只有思绪在心胸奔腾——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人何渺小,寄身尘寰?!山中万物出自然,大小生命恒示范:四季轮回,叶枯花鲜,披风沐雨,气象万千!穿越是征程,磨练自强健,成长是旅行,人生即登山!

团队组建

团队体验齐眉棍

校领导安全动员

出发前合影

负重徒步

中途休整

挖野菜

安营扎寨

包饺子

劈柴

拓展体验——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