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处处
一
晨曦初露,校园里的第一道风景线已在眼前:少年班的班主任带着孩子们开始跑步,而田径队的孩子们早已是汗流浃背了。早起的麻雀、鸽子、布谷鸟、灰喜鹊好像也赶趟儿似的,它们既像忠实的观众,又像绅士一般,带着家族成员也在芳草如茵的操场上边踱步边欣赏,有时呢喃低语,有时呼朋引伴,有时载歌载舞。而那只叫不上名的披锦着翠的小鸟每天早晨准时会出现在操场最显眼的地方。它该是在展示自己的美吧?它的色彩之美,婀娜之美,歌声之美,婉转之美,全都汇聚为流畅的灵动之美。而孩子们的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律动之美,昂扬之美,无不洋溢着青春之美。
是美,就应该展现。美不外现,是对美的鄙薄,是对人的轻淡,如此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也便减轻了分量。当然,美,更需要我们在欣赏中创造,在创造中绵长。
二

灯笼草拱卫的“育桢书院”碑
“育桢书院”——这四个飘逸俊秀的鲜红大字镌刻在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上,把直向云天的豪情与幽深笼于方寸间。多么富有底蕴的名字啊,它集“知、智、志、质、雅、趣、信、达、职”为一体,既有浑然天成的质地,又有巧夺天工的美艺,自然的恢宏伟力与人类的匠心独运完美的结合,更能使我们感受到和谐之美。更神奇的是两珠“灯笼草”(我不知道它的专业称谓)左右拱卫,扭着身子盘旋而上,把一袭的碧绿和镶嵌于绿蔓中的玲珑灯塔铺在石壁上,是顺其自然,还是人力所为?园丁们没有作正面回答,他们只是将这动人的“山水画”挂在校园网上,让孩子们在欣赏之余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万物有灵,人心如此。

“灯笼草”学名悬风铃花,也叫蔓性风铃花
三

温馨典雅的“育桢苑”
资优部面积不大,只是一座兀自独立的老式楼房,但它有一个温馨而响亮的名字——“育桢苑”,四围被西北地区独有的高大而伟岸的白杨树拥着,中间夹杂着女贞、冬青和八年前与日本友人共同植下的樱花树。在这苍翠之中,沿着白杨高大的躯干顺势而上的是闻名校园的凌霄花的藤蔓,她把清朗高洁、溢彩炫美的花儿高高地悬在枝头,凌空而出,一枝独秀。四季常青的冬青树,枝繁叶茂的樱花树,朴实无华的白杨树,美丽动人的凌霄花,这参差的美,多彩的美,独立的美,合作的美,汇成了美的交响曲。

“育桢苑”前的凌霄花
楼里的少年天才,楼外的浓绿红素,在它满溢的古朴、清爽、典雅与人文情怀,富集的朝气、灵气、锐气与时代精神感召下,以各自的修为诠释了“浓缩的是精华”的涵义。
四

晨读
清晨时的书声琅琅,黄昏时的点点灯光,当是教学楼最欢快的时候。它的成就感源自与它风雨相伴、兀兀穷年、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园丁们,源自与它朝夕相处、流金岁月、求索进取、健康向上的莘莘学子。它虽然显得有点陈旧,全然看不出“与时俱进”的样子,但没有谁会质疑它昂扬的魄力、活力与魅力。生命的赞歌每一天在这里响起,宛如二楼西口管道上那株傲然挺立的生灵,历经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阳光雨露,在磨砺中,在润泽中丰满了生命的本色——你不见它风中摇曳的英姿正是在浅吟低唱生命的欢歌吗?
聆耳细听,那曼妙的音符在风中缓缓地流泻出“乐观、阳光、积极、顽强、上进”的旋律。
五
合欢树婆娑的身影在微风中此伏彼起,串联成飘逸的绿云;石榴树花褪残红,挂满满枝的青果,正在积累成熟的经验;芳草地清明亮丽,碧绿惹眼。一群流浪猫在这如诗如画般的学苑里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宠物。它们全然没有落魄的样子,每天早上透过栅栏享受着孩子们送来的美味大餐,往往在吃饱喝足之后,倾巢而出,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篱墙上攀爬,有的在校园的广场上招摇,有的在竹林里捉迷藏,而那只最可爱的小猫咪与其说是有点胆怯和羞涩,倒不如说是匪气加顽皮。它有时候疾步奔跑,有时候又戛然而止,警惕的目光四处张望;有时候又视而不见、旁若无人地尽展天性:腾、挪、抓、爬、攀、跳、滚、揪、撕……活跃起来,可着性子毫无顾忌,十八般武艺,全部亮相。俨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泼皮样子。但有时候,也许是醉心于晨读的孩子们的专注神情而让自己放松了紧张的神经,它竟至于在片刻的小心翼翼之后,落落大方地坐在孩子们身旁,似乎也在分享着孩子们阅读的快乐。

快乐精灵
环境育人,环境当然也育物。人与物结合,不就是人物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最美。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