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绿岛

当前位置: 菁菁校园 > 德育天地 > 心灵绿岛 > 正文

新闻新解——如何抚平“东方之星”相关人员的心理创伤?

时间:2015-11-23来源:西安市第一中学 访问量:

新闻事件

截至6月8日上午11时,“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遇难人数升至434名,失踪8人,仅有14人生还。上海导游江庚是这14名幸存者之一。虽然病情有明显好转,思维较之前清晰,能够与人简单交谈,但他的情绪依然有些低落,尤其是提到船上的游客时,他说道:“就是不舒服的感觉。”而另一篇报道中,幸存者吴建强说起老伴儿,也控制不住决堤的情感,哭出了声。幸存者张辉向记者说:“我不愿面对这血淋淋的现实。”

据报道,对幸存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将成为后期医疗救治工作的重点。逝者已矣,我们表示哀悼,愿逝者安息。而对于与死神擦肩而过,目睹亲人离世的幸存者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创伤情景?

心理解读

人类在灾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脆弱。遇难的人不幸地长眠,获救的人却深陷现实痛苦的巨大漩涡中。

幸存者面临的问题

任何一个灾难的亲历者都可能罹患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恐惧与不安的回忆就像幽灵,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幸存者有可能事后几周都没有受其困扰,但随后又会没来由地被其纠缠。他们可能表现出睡眠障碍、抑郁、感情冷漠、易受惊等症状,对于曾经喜爱的活动也逐渐兴趣减退,也会像报道中描述的那样对逝去的亲人感到十分内疚。创伤情景不时闪回,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感受到痛苦,以致尽量回避与之有关情境和场所。因灾难产生的心灵创伤,有时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来得更难以愈合。因此,灾难事件给人带来的危害不仅表现在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对幸存者不能及时的适当的干预,甚至还有可能对亲历者造成永久的创伤。

反省负性事件的两种视角

当人们遭遇负性事件,产生负性情绪时,都会回忆当时的场景,并尝试去理解当时的情景,重新反省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然而,自我反省视角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反省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这是因为人们存在两种自我反省的视角:自我沉浸视角和自我抽离视角。

研究发现,自我沉浸视角加工方式会导致更多的自我相关情绪体验。这是因为自我沉浸视角将个体的注意力狭窄地聚焦于当时的细节和感受,通俗而言,就是个体回忆过去情景时会具体描述事件的细节和感受——当时发生了什么,自己的情绪如何等,例如新闻报道中的幸存者在口述整个事件时提到的“从杯子倒下,到船底朝天,整个差不多只有1分钟时间。太快了!”“(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风雨)我差点吓哭了。”……

另一方面,研究认为,自我抽离视角不仅能缓解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性情绪,而且在减少基本归因错误、做出合理推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负性经验,采取自我抽离视角才更有利。所谓自我抽离,简单说来就是个体分离自我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和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当遭遇创伤的个体不能自发的采取自我抽离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经历的负性事件时,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逐步与这些负性事件拉开“心理距离”,从负性事件中抽离出来。比如,我们可以询问“若干年之后,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想象一下如果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如果相似的事件发生在他人身上,你会怎么想?”等等。这要比直接询问创伤个体“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感受如何?”好得多,或者使用屏幕技术,让幸存者从想象的电视屏幕中观看发生的事件经历。因为这样容易让个体认清负性经验背后的原因,增加理性因素,而非仅由情绪控制。

面对不幸,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被无情地拉伸,痛苦的体验变得尖锐了。自我抽离的视角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自身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因此,虽然生命中有许多超出我们预想的事情,但我们的心理复原力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愿逝者安息,生者更强。